西陲宴然,无番寇之患?以茶马文化为例,探析明朝的边关政策

2023-09-09 01:49:41 来源:哔哩哔哩

明代有言“西陲宴然,无番寇之患”,可见在明代时期,与蕃国势力的友好交往是非常成功的,一直以来蕃国外族对于中原的侵扰和向往都是统治者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可是在明朝是因为什么导致了“无番寇之患”呢?


(资料图片)

这是因为明代的治理措施非常完善,所包含的方面也是最为全面的。比如说建立军事、行政等等的行政机构来确保法制的实行;善用僧人以及朝贡赏赐等等惠民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行都是为了明朝政府和藏民友好发展作出了贡献,尤其是茶马互市的推行更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那么茶马互市又是怎样的一种政策呢?很多的专家学者说茶马互市的出现和繁盛是一种自觉的内在力量,也就是说之所以会出现茶马互市就是明朝政府和藏民内心深处的共同愿景。

所谓的茶马互市就是说明朝向藏民那边输送茶文化,然后反过来藏民向明朝政府输送马匹,这样的一种物品交换模式。但是茶马互市的真正的内核原因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一、茶马互市的政策产生的内因

每一项政策的出现都有其根本的原因,虽然茶马互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明朝和藏民的交往,可是建立这样互通有无的贸易关系并不是真正的原因。

以明朝的角度来看,藏民虽然民风彪悍,历朝历代皇权与藏民都有过一些冲突,但是藏民也没有到让明朝忌惮的程度,只不过明朝需要面对的并不仅仅是藏民的威胁。

明朝最初建立的时候,元朝的残余势力并没有被消除,而是着等待机会,所以明朝皇帝才会有“当今四夷,北虏为急。”其中所说的北虏指代的就是元朝的残余势力。

所以综上所看明朝之所以大力发展茶马互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北虏的威胁。

1、对“北虏”的怀柔之计

为了防止盘踞在北虏的元朝余党,明朝做了很多的应对措施,比如说修建防御城墙,严密部署防御体系,甚至还专门加强了北方的兵力建设,只不过这些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再加上所有的兵力如果全都调到了防御北虏的用途上,那么对于比邻的西藏地区的防御势必会减弱,这个时候如果西藏想要对明朝征服作出反击,明朝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西藏的攻击,这样一来一方失手必然会导致全盘陷入困境的地步。

所以说结合现实的情景和前朝的经验教训,明朝皇帝明白想要永保边疆地区平稳,一定不能只针对一方,而是要全面考虑。

于是明朝皇帝就想到了汉武帝的“断匈奴之右臂”的方法,于是就采用了对于北虏地区实行孤立政策,然后对于比邻的西藏也是采用怀柔之计,企图拉拢西藏成为明朝的盟友。

在明朝时期西藏地区的政治环境也是明朝政府决定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之一,当时的西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而是很多部落势力割据的状态。

这样的割据势力一方面减小了西藏的作战能力,另一方面也更容易拉拢。既然已经决定了使用怀柔之计,那么如何怀柔才能达到拉拢西藏的目的呢?

2、为什么可以茶马互市

所谓拉拢人心自然要从对方的弱点入手了,众所周知在西藏地区物质资源并不是很丰富,而中原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所以明朝政府就想到了以此为切入点,实行物质交换让双方处于统一战线。

物资交换这一政策对于明朝来说可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一来明朝政府为了防御北虏势力,建立防御体系是必然的,想要建立防御体系又必须有足够的军事储备,这个时候士兵和马匹以及粮草就成了重中之重。

士兵和粮草是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只不过马匹的储备对于明朝来说就有些力不从心了,然而反观西藏地区的情况。

在西藏马匹和牛奶是遍地都是的寻常之物,只不过中原的很多东西在西藏地区却是极度匮乏的。所以看中了这一点之后明朝政府就想到了茶马互市这样的策略。

不光是明朝重视马匹的储备,历朝历代也都有这种意识,中原帝王一直都将马匹的储备视为国家强盛的一种标志,只不过由于自然气候的原因,中原地区养出来的马匹和蕃国养出来的马匹有着本质的区别。

蕃国属于高原地区,在这样的地方大气压会比较高,所以说很多农作物在这里是无法生长的。

迫于无奈这里就没有丰富的粮食产物,而且蕃国一般都是地广人稀的生活状态,所以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蕃国特有的游牧文化。

游牧文化形成以后,蕃国对于马匹的依赖也就形成了,所以说不管是处于对生活的需要还是条件的限制,蕃国对于马匹的饲养就非常的厉害。

于是明朝政府看中了这一点后就大力地向蕃国也就是西藏地区输出中原文化,尤其是茶文化。为什么要向蕃国输出茶文化呢?

有史料记载“葢西北人嗜茶有自来矣,西北多嗜好乳酪,乳酪滞膈而茶性通利,能荡涤之。”

从中可以看出,在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中,奶制品和乳酪是他们的日常必需品,而这种奶制品比较难消化,会滞留在人体内,所以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的现象,这个时候茶就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茶有很高的清肠道促消化的作用。

因此在西北地区就有了“蕃部日饮酥酪,恃茶为命”,“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这样的说法。

中原地区缺少马匹,可是中原地区对于茶文化可谓是颇有研究,所以说往蕃国输送茶叶就成了明朝政府的制胜手段。

二、茶马互市的发展历程

茶马文化的最初目的就是政治目的,所以最初的建立也是政府出面,因此茶马互市一开始基本上是处于政府垄断的情况,后来慢慢地再加上蕃国地区的人民也体会到了茶马互市的好处,慢慢的茶马互市就变得越来越繁荣。

1、政府阶层垄断的茶马互市

根据《明会要》记载“洪武五年,设茶马司于川、陕、听番纳马易茶。”《明史》也有记载“洪武初,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

从这些史料记载也不难看出,在明朝茶马互市的发展非常繁盛,而且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一职来专门管理茶马互市的工作。

据记载“大使一人,正九品,副使一人,从九品。”由此可见茶马司在官职上并不是什么大官,只不过是九品芝麻官儿子,可是在行政职权上茶马司却有着很大的权力。

茶马互市是为了怀柔蕃国,那么在茶的质量上自然也不会疏忽大意,还专门设立了监察茶叶质量的官员,为的就是能够确保茶叶的输出是高质量的,从而保证怀柔政策的顺利进行。

可以说在茶马互市的每一个环节,明朝政府都很重视,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完备的高度集中的茶马官僚系统,对茶马互市实施了垄断管理。

所以说史书评价明朝的茶马互市说到“所谓摘山之利而易充厩之良。戎人得茶不能为我之害,中国得马实为我利之大,非惟马政军需之资,而驾驭西蕃不敢扰我边境矣。计之得者,孰过于此哉?”

2、政府差马令下的茶马互市

实施政府垄断之后,茶马互市逐渐地趋于稳定化、系统化,所以明朝政府就想要进一步发展茶马互市文化。于是就出现了“差马令”一说。

所谓的差马令就是说朝廷颁发给藏族部落纳马酬茶的一种铜质牌状凭证而已。这样做的目的其实还是处于明朝的私心,在明朝看来茶马互市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想要形成一种赋役制度才是明朝想要的。

赋役制度也就是说蕃国向中原输送的马匹,不再是一开始两地互通有无的商品贸易,而是变成了藏族地区向中原王朝上供的形式,这样也就变相地说明了蕃国是明朝的一个附属国而已。

所以说明朝差发马赋制度的确立就成了茶马互市的一个转折点,单纯的贸易关系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赋役制度。

所以说虽然茶马互市是从前朝那里继承而来的一种政策,可是在明朝时期才算是真正的将茶马互市文化发展到了顶峰,不但完善了管理制度,还形成了政府的高度垄断,把权力紧紧地掌握在政府的手中,形成了一种中央集权的模式。

另外“差发马赋”、“朝贡互市”这些明朝独特的茶马文化的出现,也表明了明朝已经形成了对于藏民的一种特殊统治形式的形成。

而且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茶马互市的出现是一种必然,也是一种纽带性的政策,通过这个政策的实施,明朝不但实现了对于马匹的储备,还可以给北虏势力施以压力,让北虏失去寻找盟友的机会。

另外马匹充足的情况下,明朝就可以壮大自己的军队力量,最后形成的就是一个明朝势力越来越强大,蕃国势力越来越像是附属在明朝之下的小国这样一个闭环。

参考文献:

[1] 《明史》张廷玉 中华书局

[2] 《明朝的边疆政策及其得失》杨绍猷

[3] 《明代的茶叶专卖和茶马贸易》叶依能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

标签:

推荐阅读>